科学谋划,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7  更新时间:2023/5/11 13:58:3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讯(通讯员 丁建勋)5月8日下午,在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科,诊疗室内艾香扑鼻,中医医护人员正在用传统的手法给受诊人员做着理疗服务。中医科主任、永州市名中医邓国桥介绍说:“现在到我们科室的人比上年度又有大的增加,每个月有1400左右的门诊、针灸人次和约150左右的出院人次,而且有一个新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防病的”。

通过了解,位于零陵区北大门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一个中心和黄古山分院组成,目前开设有中医科(针灸科、治未病科),内、外科综合住院部、功能科等临床科室和公共卫生服务科。近几年来,中心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因地制宜,打造“名院、名科”

“根据本辖区内居民疾病谱特点,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作为我们日常工作总抓手,发展特色专科,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发展思路”。谈起医院的发展,曾获得过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的中心主任尹建荣,思路清晰、目光独到。

持续擦亮邓国桥“永州市名中医”这张名片,医院特设立“永州市名中医邓国桥工作室”,建设中医针灸科和治未病科。做为全科医生规培和转岗基层教学基地,每月有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医院进行查房、教学和组织疑难病人讨论会诊。中心利用这个机会医院每周组织医务人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现场实践和开展病例讨论,熟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0多种,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对各种颈、肩、腰腿痛和脑卒中康复等方面有独特疗效,经常有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性分析院内医务人员专长,才尽其用,发现相当部分医生有外科手术专长,医院特地将普通外科与中医科作为医院“两大特色科室”打造。正是因为这两个特色科室的服务能力带动了全院的业务发展。

通过了解,2022年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纯中医科室服务量占到全院总服务量的1/3,而且进行各种大小手术有500余台次,使得社区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三级医院的服务,有效地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科学谋划,推进医防融合

“我们成立了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022年度签约服务28675人次,‘两病门诊’开药8358人次。规范管理高血压3258人、糖尿病1177人、重性精神病146人、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4018人……”,说起医防融合工作,负责公卫工作的中心副主任杨艳如数家珍。

中心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谋划,充分利用熟悉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积极优化服务内容,加强慢性病管理、“两病门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等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精做细医防融合。

“我们通过组建服务微信群强化重点人群管理,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实施健康生活干预,同时在群内及时回复重点人员及家人的诉求,掌握重点人员病情变化、帮助开展转诊医疗,让我们中心家医团队真真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家庭医生”,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成员副主任护师蒋艳华解释道。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我中心打算添置CT和电子胃肠镜,开设脑卒中康复科,建设标准化外科手术室来提高诊疗能力”,负责项目建设的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勇,带我们边参观建设场地边说。

近几年来,中心一直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简化就医流程,设立导诊台、考虑中心一楼门诊病人太多,缴费排队时间长,于是在三楼公共卫生服务区单独设立缴费窗口;同时开展信息化建设,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建设数字接种门诊,缩短患者、家属、接种人员在中心排队等候时间,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全年门诊达到13.6万人次,住院6823人次。2020年永州市“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首批达推荐标准单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KPI)综合评分排位2019年前50名、2021年前19名,2022年成功创建成“社区医院”,连续7年全区年终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